公司动态 公司公告 往期活动

当前地缘政治对中、美、港股市的影响

2022-03-24

国际局势演变

俄乌冲突,是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范围政治军事格局迎来的又一个转折点,近几年,全球的科技创新又陷入到停滞的状态中,整个世界的发展又陷入到瓶颈期,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抢需求,中美2018年以来博弈加剧也是源于此,同时过去十年的放水周期,导致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粹不断抬头,美国欧洲内部都面临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导致全球进入到一段民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的动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


俄乌冲突打破了现有的西方世界的格局,在苏联解体以后,中美俄之间形成了核战威慑的博弈均衡,过去三十年,国际局势明显好转,但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打响之后,新的博弈均衡形成则需要观察,俄罗斯在欧美如此严厉的制裁之下,未来世界格局会走向何方现阶段很难去做预判,但是从经济制裁的角度,我们或许可以判断一些未来的方向:


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剔出SWIFT结算体系,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俄罗斯市值最大银行,千亿美金市值灰飞烟灭等,都引发对于全球金融格局的思考:


欧美的制裁不让人意外,最让人意外的是一直在各次世界大战都保持中立的瑞士央行都加入了限制或者冻结俄罗斯资产的队列中,这对于世界金融的信用体系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本次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实际上,从长远的角度,是在美元霸权那堵看似坚不可摧的墙上划了一道裂痕,现在对于这堵墙来说没有影响,但是裂痕实实在在已经在侵蚀整堵墙的基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后估计多极化的货币体系将会形成。


这种国家级资产的暴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新形势下,新的货币体系会加速形成,欧元对于美元的持续追赶,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以欧洲为主体的欧元体系,以人民币为主体的中俄东南亚体系,以及美元体系。

 

对当下市场的影响

3月1日,针对俄罗斯制裁升级以后,布伦特原油价格再度暴涨,突破110美元每桶,这个价格已经回到了2014年7月份的高位。 

回顾历史,上一轮原油价格暴涨发生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严重放缓,破产潮比比皆是,原油价格于2019年1月份触底,伴随中国的四万亿拉开序幕,原油价格一路向上并于2011年3月份突破100美金,此后从2011年3月份-2014年7月份,油价一直在100美元左右的价格盘桓,长达3年。


那么上一轮油气价格高企的阶段,发生了什么?

在这里简单做了回测,在上一轮原油价格暴涨的阶段,国内迎来了连续三年的熊市,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实行了4万亿刺激,但刺激的后遗症也在2012年开始显现,当财政停止发力,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叠加高油价,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内经济体在成本端也严重受冲击,2012-2014年,A股迎来了长达三年的熊市,并在2014年底央行宣布降准降息以后,迎来一波史诗级的杠杆牛市。


那么本轮原油价格暴涨,会对A股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通常来说根据美林时钟,现在国内的经济处于下降期,但是近期外围的冲突升级又直接导致大宗价格暴涨,现在我们就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经济下降+大宗产品价格暴涨的严重滞涨组合。


这对国内的实体经济来说不是好事,尤其是经济在疫情的双重冲击之下,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加大,而且高企的原材料的价格也会导致稳增长本身的压力加大,试想一下,大宗商品都涨价了,修桥修路修高铁的成本也会蹭蹭向上。


所以,现在暴涨的油价对于国内来讲,造成经济的压力更大,因此,对于A股全年,指数层面还是要有风险意识,重点跟踪国内的货币宽松力度。 

而对于港股,在上一轮油价暴涨期间,港股总体受益于美联储的连续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泛滥,总体还是上涨的,但是在当前阶段,港股面临美元流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港股成了中美博弈升级之下的夹心饼干,一方面,国际资金为了规避不确定性都在大幅度降低港股的配置,另一方面,美联储正式紧缩周期开启,加大了港股的流动性降低,这也是近期港股在有一点利空就暴跌的根源,全年对于港股仍需谨慎。

而对于美股来说在上一轮油价高企的2012-2014,美股还是一轮大牛市,从绿线可以看到,在油价见顶以后,美国国内的CPI就见顶回落,而标普500指数也在连续的QE驱动之下迎来了一波大牛市,而当下美股面临的局面则要复杂的多,在全球供应链的扰动之下,当下美国的CPI四十年最高,标普500指数的估值也处于科网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值,所以美股也面临:通胀高企+估值高企的艰难境地。

而根据高盛的分析,根据历史周期来看,美国大宗商品指数一轮牛市兴起通常经历10年周期,比如1939年到1950年、1972到1985年以及最近一轮从2000年到2010年,从2020年开始因为疫情导致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上涨,目前已经持续2年,如果历史周期再次轮回的话,现在还不是此轮大宗商品涨价的终点。


虽说今时不同往日,全球的经济格局也早已从第二产业占比过度到第三产业为主的状态,服务业对于大宗的需求减弱,但是周期就在那里,这也是不容小觑的。

 

行业机会

俄乌冲突升级以后,全球能源价格再度暴涨! 其中布伦特原油时隔8年再度触及100美元大关,回到2014年的油价水平,短期来看,油价仍有上行的动力,接下来夏天来临,能源荒极有可能再现。


欧洲天然气价格涨幅更是惊人,去年能源危机期间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涨幅从图就可以直观感受的到,暴涨的天然气给欧洲的能源消费带来极大的压力。

欧盟成员国多数经济发达且科学技术先进。同时,欧盟地区也是全球推进碳减排的先锋,在过去的20年里,欧盟地区煤炭与石油的消费量显著下滑,天然气消费量保持平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大幅度上升。目前英国的主要能源消费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比35%和38%,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同样快速提升,20年间占比从1%增长至17%。而可再生能源中,风能的占比提升到了56%,也就是说风能的变化将影响英国约8%的能源供应。但是其余煤炭、核能以及水电的使用则压缩至非常低的水平。德国相对于英国来说能源供应较为多元化,主要能源来源还保留煤炭,占比15%,但前三大能源消费依然来自于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35%、26%和18%。德国的再生能源中,风能的使用比例也达到53%。


如果针对俄的制裁升级,欧洲这个夏天的能源危机可能更甚去年,去年欧洲液化天然气的产量触及近四十年新低,在欧洲积极推进碳中和的大趋势下,欧洲自身的油气资源产量都在不断下台阶,所以阶段性导致油气资源的供需错配更加明显。

传统能源价格连续暴涨,光伏装机的性价比更加凸显,度电成本不断下行带来光伏未来装机的弹性大幅度增强:根据去年国务院的数据表明“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调整能源结构,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在电价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风电、光伏行业在各个方面持续保持世界领先,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近十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30%和75%左右,产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根据券商的报告,光伏近产业链近两周也出现一些积极的因素:


1)光伏1月份装机数据超市场预期,装机总量7GW,同比增幅200%,分布式装机量4.5GW,同比增幅250%,行业体现出很强的内生动力,并显著提高了全年装机量预期。

2)硅料价格和装机量呈现量价齐升,近一个月光伏硅料和硅片的价格小幅走高,但从1月份装机量和后续2个月分排产数据来看,产能持续提升。同时,下游装机价格已经突破了1.9元/W,行业下游耐受程度的提升显著提高全行业的开工率。

3)最新的2022年国内组件招标市场捷报频传,截止2月20日,中核、华润等央企国企已经集中发布了45GW的光伏组件采购项目,这一数据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数据,中标价格最高1.96元/W,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2022年是光伏大年。


因此,在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继续强烈看好新能源对于能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未来十年,不管是欧洲还是国内,作为传统的油气资源进口大区,发展新能源无疑更为迫切,继续关注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中长期我我们持续看好新能源产业链,掌握了能源安全,在全球的竞争中就掌握了先机。



中国投资者网,投资者自己的网站(知权、行权、维权、调解专业服务平台):https://www.investor.org.cn

中国投资者网,投资者自己的网站
(知权、行权、维权、调解专业服务平台):https://www.investor.org.cn

合格投资者认定

敬启者: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敬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将页面滚动至本页结尾“接受”或“放弃”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浏览还是放弃。点击“接受”键,即视为您已经阅读并认定自己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且愿意遵守本提示内容。如您不同意其中任一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页。

1(1)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视为合格投资者的情形。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产品法律文件,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产品是否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2、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司网站刊登的产品过往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本司不对产品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仔细阅读金融产品的合同文件等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3、本网站刊载的信息。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页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是我司认为合法或已公开的信息,但仅代表长润君合于发布当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可能您在阅读时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已发生变化。长润君合会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数据、资料说明出处及来源,我司并不对第三方所提供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公司或其股东及雇员概不对于本网站内第三方所提供之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敬请投资者审慎鉴别、判断。

进入、访问与使用本网站,以及本条款与条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
特此提示!


拒绝

同意